目 录
总 则 1
第一章 现状与形势 2
第一节 矿业现状 2
第二节 形势与要求 6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9
第一节 指导思想 9
第二节 基本原则 9
第三章 规划目标与规划指标 11
第一节 2025年规划目标与指标 11
第二节 2035年展望 13
第四章 规划布局 14
第一节 矿业发展布局 14
第二节 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布局 14
第三节 重点工作布局 15
第四节 砂石土类矿产规划布局 17
第五章 规划管理 18
第一节 国家能源资源基地管理 18
第二节 国家规划矿区管理 18
第三节 重点勘查区管理 18
第四节 重点开采区管理 19
第五节 矿产勘查管理 19
第六节 矿产开发管理 19
第七节 砂石土矿产科学管理 23
第六章 矿业高质量发展 27
第一节 矿产资源高效利用 27
第二节 绿色矿业发展 27
第三节 矿山生态修复 28
第七章 规划实施与保障措施 30
第一节 加强统筹协调 30
第二节 严格执行规划审查制度 30
第三节 完善评估调整机制 30
第四节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 31
第五节 强化投入保障机制 31
第六节 加强信息化建设 31
总 则
矿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为规范于都县矿产资源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江西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实施办法(修正)》等法律法规要求,依据《江西省市县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编制技术指南》(赣自然资办发〔2021〕10号)及《赣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于都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于都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25年)》等有关规划,编制《于都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赣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组成部分,是对赣州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细化和落实,是指导于都县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规范文件,是依法审批和监督管理地质勘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重要依据。涉及矿产资源开发活动的相关行业规划,应当与《规划》做好衔接。
《规划》的规划期与省级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一致,基期年为2020年,目标年为2025年,规划期2021-2025年,展望到2035年。
《规划》适用于于都县所辖行政区域,国土面积2893平方千米。
第一章 现状与形势
于都县矿产资源丰富,是江西省重要的有色金属、贵金属和非金属资源基地。矿产业是本县工业主导产业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贡献产业之一,也是实现于都县“十四五”规划经济综合实力实现新跃升的重要引擎之一。
第一节 矿业现状
一、矿产资源特点
于都县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表现为:一是矿产资源集中分带明显,北部以银坑为代表的金银多金属矿集区、中部为非金属(萤石、建材类)矿集区,南部为钨多金属矿集区。二是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开采技术条件好,便于开发利用,已形成新的矿业经济增长点。三是金属矿床共伴生矿产多,综合利用价值较高。
截止到2020年底,我县已发现矿种40种,查明储量的矿种25种,矿产地109处。其中大型矿床7处,中型矿床17处,小型矿床85处(见专栏1)。
专栏1于都县主要矿产资源保有资源储量情况表 |
||||
序号 |
矿产名称 |
资源储量单位 |
保有资源量 |
全省占比(%) |
1 |
煤炭 |
千吨 |
17638.91 |
/ |
2 |
钨矿 |
WO3吨 |
52422.18 |
10.19% |
3 |
锡矿 |
锡吨 |
4325.3 |
2.15% |
4 |
铋矿 |
铋吨 |
4358.04 |
/ |
5 |
钼矿 |
钼吨 |
301.9 |
0.10% |
6 |
钴矿 |
钴吨 |
9 |
/ |
7 |
铜矿 |
铜吨 |
22490.9 |
8.13% |
8 |
铅矿 |
铅吨 |
119873 |
/ |
9 |
锌矿 |
锌吨 |
266248.4 |
/ |
10 |
金矿 |
金千克 |
11482.7 |
5.6% |
11 |
银矿 |
银吨 |
762.38 |
33.16% |
12 |
锰矿 |
矿石万吨 |
31.34 |
/ |
13 |
硫铁矿 |
硫万吨 |
69.461 |
6.03% |
14 |
长石 |
矿石万吨 |
16.122 |
/ |
15 |
滑石 |
矿石万吨 |
346.15 |
/ |
16 |
透闪石 |
矿石万吨 |
1754.18 |
/ |
17 |
普通萤石 |
CaF2万吨 |
406.677 |
16.08% |
18 |
硅质原料矿 |
矿石万吨 |
13 |
0.50% |
19 |
陶瓷土 |
矿石万吨 |
18.376 |
0.88% |
20 |
水泥用灰岩 |
矿石万吨 |
3531.253 |
5.84% |
21 |
制灰用灰岩 |
矿石万吨 |
79.846 |
/ |
22 |
水泥配料用页岩 |
矿石万吨 |
15.3 |
/ |
23 |
水泥配料用粘土 |
矿石万吨 |
180.2 |
/ |
24 |
饰面用大理岩 |
矿石万立方米 |
842.08 |
/ |
25 |
建筑用玄武岩 |
矿石万立方米 |
10.6 |
/ |
专栏2于都县勘查许可证设置情况表 |
|||||
发证机关 |
矿种 |
数量 |
勘查阶段 |
||
勘探 |
详查 |
普查 |
|||
部级 |
钨矿 |
6 |
|
6 |
|
省级 |
铜矿 |
7 |
|
7 |
|
银矿 |
5 |
|
3 |
2 |
|
铅锌矿 |
3 |
|
3 |
|
|
金矿 |
2 |
|
2 |
|
|
钽铌矿 |
2 |
|
2 |
|
|
滑石矿 |
2 |
|
1 |
1 |
|
耐火粘土 |
1 |
|
|
1 |
|
萤石矿 |
1 |
|
1 |
|
|
矿泉水 |
1 |
|
1 |
|
截止到2020年底,有效勘查许可证数30个,详查26个,普查4个。勘查区总面积58.16平方千米,占全县面积的2.01%(见专栏2)。按发证权限分,为部级发证6个、省级发证24个。
截止2020年底,全县采矿许可证总数共53个,采矿证总面积23.50平方千米,占全县国土面积的0.81%。其中大型矿山2个、中型6个。按照矿山开工状况,生产矿山18个。按生产情况分,筹建矿山5个、停产矿山30个(见专栏3)。
专栏3于都县采矿许可证设置情况表 |
|||||
发证机关 |
矿种 |
数量 |
开发状态 |
||
生产 |
筹建 |
停产 |
|||
部级 |
钨矿 |
6 |
4 |
1 |
1 |
省级 |
铅锌矿 |
7 |
1 |
|
6 |
萤石矿 |
2 |
|
2 |
|
|
玄武岩矿 |
1 |
|
|
1 |
|
锰矿 |
1 |
|
|
1 |
|
水泥用灰岩矿 |
1 |
1 |
|
|
|
硫铁矿 |
1 |
|
|
1 |
|
市级 |
白云岩矿 |
1 |
|
|
1 |
粉石英矿 |
1 |
|
|
1 |
|
饰面用大理石矿 |
2 |
1 |
1 |
|
|
县级 |
建筑用石料矿 |
10 |
1 |
|
9 |
砖瓦用页岩矿 |
20 |
10 |
1 |
9 |
二、上轮规划实施成效与不足
1、上轮规划实施成效
基础地质调查稳步推进,服务领域不断扩大。通过1:5万区域矿产地质调查、
1: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及1:5万水文地质调查,基础地质调查覆盖率进一步提升,基础地质调查研究的程度和水平明显提高;找水打井,解决了部分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直接支撑脱贫攻坚工作,服务领域不断扩大。
勘查找矿成果丰硕,资源保障能力得到巩固。规划期间,共实施勘查项目7个,新发现矿产地5处,其中新增中型矿产地2处。完成探转采3处。为县域产业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集约节约化水平得到提升,绿色矿山建设成效显著。2020年全县共有矿山53个,大中型矿山比例为15.09%,矿山结构大幅优化。矿山“三率”达标率基本完成规划预期目标,矿山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显著提高。全县建成绿色矿山7个,正在实施绿色矿山建设的3个,绿色矿山建设成效显著。
生态修复工程快速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规划期间,已全面完成废弃稀土矿山治理,且被列为山水林田湖草沙试点项目。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意识进一步加强,已基本形成“加快还旧账,不再添新账”治理格局。详见专栏4。
专栏4于都县矿产资源规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表 |
|||||||
类别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20年 |
指标 属性 |
完成比例 |
||
规划目标 |
完成情况 |
||||||
矿业经济 |
矿业及其延伸产业总产值 |
亿元 |
135 |
28.98 |
预期性 |
|
|
其中 |
矿业产值 |
亿元 |
|
15.06 |
预期性 |
|
|
矿产资源勘查 |
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 |
处 |
[5] |
[2] |
预期性 |
|
|
新新增资源量 |
钨 |
WO3万吨 |
[2] |
[5.7392] |
预期性 |
287% |
|
萤石 |
CaF2万吨 |
[400] |
[415.92] |
预期性 |
104% |
||
金 |
金属吨 |
[15] |
[13.89] |
预期性 |
93% |
||
银 |
金属吨 |
[1000] |
[536.77] |
预期性 |
54% |
||
铜 |
金属万吨 |
[3] |
[1.98] |
预期性 |
66% |
||
铅锌 |
金属万吨 |
[45] |
[34.5] |
预期性 |
77% |
||
水泥用灰岩 |
矿石万吨 |
[3000] |
[3891] |
预期性 |
130% |
||
透闪石 |
矿石万吨 |
[300] |
[1754.14] |
预期性 |
585% |
||
滑石 |
矿石万吨 |
[200] |
[346.15] |
预期性 |
173% |
||
地热水 |
立方米/日 |
[2000] |
[900] |
预期性 |
45% |
||
饰面用大理岩 |
万立方米 |
[0] |
[842.08] |
预期性 |
842% |
||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
开采总量 |
矿石万吨 |
1684.5 |
494.77 |
预期性 |
|
|
主要矿种开采总量 |
钨矿 |
WO3(65%)吨 |
3450 |
1548.4 |
约束性 |
|
|
铅锌 |
矿石万吨 |
300 |
6.7 |
预期性 |
|
||
水泥用灰岩 |
矿石万吨 |
500 |
414.79 |
预期性 |
|
||
矿业转型升级 |
矿山数量 |
个 |
137 |
53 |
预期性 |
|
|
大中型矿山比例 |
% |
28.3 |
15.09 |
预期性 |
|
||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 |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面积 |
公顷 |
[760] |
[280.163] |
预期性 |
|
|
其中 |
历史遗留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面积 |
公顷 |
[375] |
[150.47] |
约束性 |
|
|
矿区土地复垦面积 |
公顷 |
[104] |
[83.13] |
约束性 |
|
注:[]表示2016-2020年累计值
2、上轮规划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是找矿难度大,有些矿种勘查成果不突出。找矿难度的加大,社会资本投入信心不足,矿产资源保障程度不高。
二是矿山开工率低。受经济和矿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停产矿山多,主要矿种预期性产量指标完成率低。
三是矿产品延伸产业发展缓慢。矿业产业链处于低端,无矿产品深加工企业,附加值不高。
四是小型矿山绿色矿山建设推进难度大。小型矿山绿色矿山建设停留在推进阶段且推进难度大,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仍较突出。
第二节 形势与要求
一、矿产资源形势
“十四五”年期间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整体谋划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重要时期。是我县坚持纵深推进新时代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桥头堡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三大战略”的重要时期。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将为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依托资源优势,将钨矿生产向精深加工快速发展,对矿产资源安全保障、矿业优化升级、绿色发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对矿产资源有效供给的需求也不断扩大。面临新的经济形势,应不断加大钨、金银(铅锌)、水泥用灰岩、萤石、滑石、透闪石、白云岩、地热水等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的监管力度,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国民经济稳步增长,保持可持续发展态势。
二、要求
1、进一步提高资源保障和供应能力。“十四五”时期,持续推进铜、铅、锌、金、银、锡、钼、鉍等重要金属矿产勘查开发、实施钨矿危机矿山接替资源勘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钨等有色金属产业集群;提升萤石、高纯石英、优质高岭土等特色非金属矿开发利用水平,推动玻纤维建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加大水泥用灰岩、陶瓷土(瓷石)、地热水和矿泉水等矿产的勘查开发力度,以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资源的需求。
2、进一步推进矿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调整和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与结构,逐步减少矿山数量,提高大中型矿山比例,提高矿山智能化水平,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的,提升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水平,发展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全力推进矿业高质量发展。
3、进一步促进绿色矿业高质量发展。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化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构建文明生态体系。开拓创新,大力推进绿色勘查,全面推进绿色矿山与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提高新建矿山的准入门槛,严格执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管理制度,提升绿色矿山建设水平,实现矿业开发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4、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落实矿业权出让管理制度及深化“放管服”改革,瞄准矿产资源管理方面短板,从推进矿业权竞争性出让、探索“净矿出让”模式、简化行政审批程序、规范财政出资勘查工作、创新监管模式、完善信息化管理建设等方面推进矿产资源管理改革,全面实行依法管矿。
5、进一步提升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积极推进金银(铅锌)、萤石等矿产品精深加工,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重点推进银坑金银(铅锌)的集群开发,形成“资源勘查—整合—采选冶—深加工”一体化的金银(铅锌)产业链。重点加强老矿山深边部找矿等矿区勘查工作,新增钨资源储量,稳定现有钨矿生产。力争到2025年,钨、金银(铅锌)、萤石及灰岩等矿山采选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2亿元;规模以上矿山企业采矿废石、选矿尾矿综合利用率达到80%以上,重点矿山企业废水循环利用率超过90%,基本杜绝废水外排;矿山企业竞争力得到明显提升,实现以润鹏矿业、江钨股份为主体的2家矿山企业国内上市。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历届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及视察江西、赣州和于都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加快建设富强、美丽、平安、幸福于都,实现经济量质提升,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突出打好富硒产业品牌,争当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排头兵,打造全国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于都样板”。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坚持底线思维,保障资源安全供应
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立足全球,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于都县实际发展需求,守住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底线,加强战略性矿产勘查,提高矿产资源对国民经济建设的保障能力,推动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进一步提升矿产资源优势、延伸产业链,充分发挥钨和萤石等战略矿产资源优势,进一步壮大本县矿业及延伸产业经济。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为实现于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根本保证。
二、坚持节约资源,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将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落实到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保护全过程,加强综合勘查与综合利用,提高先进适用技术普及率与转化率,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加强监管,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水平和综合效益。
三、坚持生态优先,实现矿业绿色发展
坚持生态环境保护,开展绿色勘查,采用先进采矿方法,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大力推进绿色矿业示范区及绿色矿山建设,提升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水平,优化矿业布局和产业结构,加强生态保护,形成符合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要求、矿地和谐的绿色矿业发展格局。
四、坚持科技创新,促进矿业优化升级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高质量跨越式发展首要战略,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观念创新、科技创新、业态创新、制度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为方向,积极推广应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推动矿业优化升级。
第三章 规划目标与规划指标
第一节 2025年规划目标与指标
至2025年,地质工作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展;钨等战略性矿产与潜在优势矿产找矿取得新突破,保障能力进一步提高;大中型矿山比例持续提高,矿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提高,矿业产业进一步壮大;绿色矿山建设取得新成果,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取得新成效;矿山地质环境状况进一步改善,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协调。
矿业及延伸产业产值持续增长。至2025年,全县矿业及其延伸产业总产值达到35亿元,占本县生产总值的比例为9.2%(见专栏5)。其中,矿业产值为18亿元,矿业延伸企业的产值为17亿元。
矿产资源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强。地质找矿工作机制进一步创新,以钨矿等战略性与铅锌矿、非金属矿等优势矿产为重点,落实5处重点勘查区,13处勘查规划区块。设置13个砂石土类开采规划区块,有序投入砂石采矿权,以促进砂石资源开发利用。
矿产资源供应保持安全稳定。严格执行钨矿种开采总量的约束性指标。落实2处能源资源基地、1处国家规划矿区,落实4处重点开采区,2处开采规划区块,保障钨、萤石、水泥用灰岩、地热水、矿泉水等矿产资源稳定供应。
矿业高质量与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布局,适当减少矿山数量,优化矿山结构。绿色矿山建设稳步推进,矿山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基本实现矿业开发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在落实和细化上级规划目标与指标的基础上,根据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五”年规划和二零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规划期内于都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指标,具体指标见专栏。
专栏5 于都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指标一览表 |
|||||
类别 |
指标名称 |
单位 |
2025年 |
指标属性 |
|
矿业经济 |
矿业及其延伸产业总产值 |
亿元 |
35 |
预期性 |
|
其中 |
矿业产值 |
亿元 |
18 |
预期性 |
|
矿产资源勘查 |
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 |
处 |
[2] |
预期性 |
|
新增资源量 |
钨 |
WO3万吨 |
[2] |
预期性 |
|
金 |
金属吨 |
[1] |
预期性 |
||
银 |
金属吨 |
[5] |
预期性 |
||
铅锌 |
金属万吨 |
[2] |
预期性 |
||
白云岩 |
矿石万吨 |
[200] |
预期性 |
||
水泥用灰岩 |
矿石万吨 |
[500] |
预期性 |
||
陶瓷土(瓷石) |
矿石万吨 |
[100] |
预期性 |
||
硅石(粉石英) |
矿石万吨 |
[50] |
预期性 |
||
地热水 |
立方米/日 |
[1000] |
预期性 |
||
耐火粘土 |
矿石万吨 |
[200] |
预期性 |
||
建筑用石料 |
矿石万吨 |
[] |
预期性 |
||
砖瓦用页岩 |
矿石万吨 |
[] |
预期性 |
||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
开采总量 |
矿石万吨 |
1505 |
预期性 |
|
主要矿种开采总量 |
钨 |
WO3(65%)吨 |
4300 |
约束性 |
|
铅锌 |
铅吨 |
1000 |
预期性 |
||
锌吨 |
10 |
预期性 |
|||
萤石 |
CaF2万吨 |
20 |
预期性 |
||
水泥用灰岩 |
矿石万吨 |
1000 |
预期性 |
||
饰面用石材 |
万立方米 |
5 |
预期性 |
||
制灰用灰岩 |
矿石万吨 |
100 |
预期性 |
||
建筑用白云岩 |
矿石万吨 |
3 |
预期性 |
||
高岭土 |
矿石万吨 |
5 |
预期性 |
||
陶瓷土(瓷石) |
矿石万吨 |
5 |
预期性 |
||
硅质原料(硅石) |
矿石万吨 |
10 |
预期性 |
||
地热水 |
立方米/日 |
1000 |
预期性 |
||
矿泉水 |
立方米/日 |
200 |
预期性 |
||
建筑用石料 |
矿石万吨 |
2000 |
预期性 |
||
砖瓦用页岩 |
矿石万吨 |
200 |
预期性 |
||
矿产地储备数量 |
处 |
0 |
预期性 |
||
矿业结构优化 |
矿山数量 |
个 |
45 |
预期性 |
|
大中型矿山比例 |
% |
24.44 |
预期性 |
注:[]表示2021-2025年累计值
第二节 2035年展望
展望2035年,基础地质调查水平持续提升,地质服务领域持续拓展,地质工作转型升级取得明显进步,基础地质工作迈上新台阶;紧缺与战略性矿产资源找矿取得新突破,优势矿产资源保障能力持续提高;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和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主要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矿业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矿业及其延伸产业总产值占全县总产值比重进一步提高;基本完成全区绿色矿山建设,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迈上新台阶,形成绿色矿业发展新格局。矿产资源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实现现代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矿业在我县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支撑作用更为突出。
第四章 规划布局
第一节 矿业发展布局
规划期间,加强钨、铜、金、银、铅、锌、萤石、高岭土、地热水、矿泉水等勘查,加大金、银、铜、铅、锌、萤石、高岭土开发力度,严格执行钨开采总量控制,延伸加工产业链。充分利用土地质量调查成果,发展有机绿色农业;充分利用地热水、矿泉水等地质资源,做大地质旅游产业,为老区人民创造优质美好生活。
一是充分利用铁山垅-盘古山的钨矿资源,聚集钨的精深加工产业,建设钨产品的特色产业。二是加大银坑地区有色贵金属矿的勘查开发力度,尽快形成以金、银为主的贵多金属矿业产业集群。三是以罗坳工业园建筑产业园加工企业为骨干,加大科技创新,推广先进生产工艺,大力发展新型建材产业。四是大力开发地热水、矿泉水及旅游地质资源,打造温泉旅游胜地,助推我县红色旅游发展。
第二节 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布局
落实2个国家能源资源基地,总面积229.79平方千米,落实1个国家规划矿区,总面积2.26平方千米(见专栏6)。
专栏6 于都县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布局情况表 |
|||
区划种类 |
名称 |
矿种 |
面积(平方千米) |
能源资源基地 |
江西于都盘古山-黄沙钨矿能源基地 |
钨矿;锡矿;普通萤石 |
192.15 |
江西赣县长坑-荒坡地 |
重稀土矿;普通萤石;钨矿;钼矿 |
458.65 |
|
国家规划矿区 |
于都坳脑萤石矿国家规划矿区 |
普通萤石 |
2.26 |
第三节 重点工作布局
一、重点勘查区
落实上级规划划定重点勘查区5个,总面积1418.41平方千米(见专栏7)。
专栏7 于都县重点勘查区设置情况表 |
||
名称 |
主攻矿种 |
面积(平方千米) |
于都盘古山 |
钨矿;锡矿 |
1659.7442 |
于都银坑 |
银矿;铅矿;锌矿;金矿 |
759.8444 |
于山地区 |
矿泉水 |
14.0667 |
于都县宽田乡制灰用灰岩 |
制灰用灰岩 |
4.5584 |
赣县-大埠 |
重稀土矿 |
400.1443 |
二、勘查规划区块
本轮规划落实勘查规划区块13个,面积39.05平方千米(见专栏8)。
专栏8于都县勘查规划区块设置情况表 |
|||||||
编号 |
区块名称 |
勘查 主矿种 |
面积(平方千米) |
现有勘查程度 |
拟设探矿权勘查阶段 |
投放时序 |
备注 |
1 |
江西省于都县打石岽水泥用石灰岩矿普查 |
水泥用灰岩 |
6.7059 |
调查评价 |
普查 |
2022 |
省级 |
2 |
江西于都南方万年青水泥有限公司金鸡岽水泥用石灰岩矿普查 |
水泥用灰岩 |
0.0832 |
调查评价 |
普查 |
2022 |
省级 |
3 |
江西省于都县黄麟公馆地热普查 |
地热水 |
5.4579 |
调查评价 |
普查 |
2022 |
省级 |
4 |
江西省于都县河迳村铜多金属矿 |
铜多金属 |
1.1954 |
调查评价 |
普查 |
2022 |
省级 |
5 |
江西省于都县沙心硅石矿普查 |
硅石矿 |
0.5777 |
调查评价 |
普查 |
2022 |
市级 |
6 |
江西省于都县罗塘制灰用石灰岩矿普查 |
制灰用石灰岩 |
0.7243 |
普查 |
普查 |
2022 |
市级 |
7 |
江西省于都县琵琶白云岩矿普查 |
白云岩 |
5.0065 |
调查评价 |
普查 |
2022 |
市级 |
8 |
江西省于都县宽田豆腐面制灰用石灰岩普查 |
制灰用石灰岩 |
0.8617 |
调查评价 |
普查 |
2022 |
市级 |
9 |
江西省于都县禾丰麻芜 水泥配料用页岩普查 |
水泥配料用页岩 |
0.5429 |
调查评价 |
普查 |
2022 |
市级 |
10 |
江西省于都县祁禄山 瓷土(瓷石)矿普查 |
瓷土瓷石 |
3.0794 |
调查评价 |
普查 |
2022 |
市级 |
11 |
江西省于都县红旗排滑石矿普查 |
滑石 |
1.1436 |
普查 |
详查 |
2022 |
市级 |
12 |
江西省于都县老屋下瓷土矿普查 |
瓷土 |
6.0329 |
普查 |
详查 |
2022 |
市级 |
13 |
江西省于都县大桥村硅质岩普查 |
硅石矿 |
0.3996 |
调查评价 |
普查 |
2022 |
市级 |
三、重点开采区
落实省级重点开采区4个,总面积232.82平方千米(见专栏9)。
专栏9 于都县重点开采区设置情况表 |
||
名称 |
主攻矿种 |
面积(平方千米) |
江西于都盘古山-黄沙 |
钨矿 |
192.1463 |
江西赣县长坑-荒坡地 |
钨矿;重稀土矿 |
451.6735 |
江西于都坳脑 |
普通萤石 |
2.2614 |
江西于都金鸡山石灰岩矿区 |
水泥用灰岩 |
0.7729 |
四、开采规划区块
全县落实省级开采规划区块2个,分别为矿泉水、地热水(见专栏10)。
专栏10 于都县开采规划区块设置情况表 |
|||||||
编号 |
区块名称 |
开采主 矿种 |
面积 (平方千米) |
资源量 单位 |
资源量 |
投放时序 |
备注 |
1 |
江西省于都县秀山矿泉水 |
矿泉水 |
3.17 |
立方米/日 |
95 |
2021 |
省级 |
2 |
江西省于都县黄麟盐湖脑地热水 |
地热水 |
1.29 |
立方米/日 |
1850 |
2022 |
省级 |
第四节 砂石土类矿产规划布局
根据于都县资源禀赋、环境承载力、市场需求等条件,合理确定准入条件,设置开采规划区块,并有序投入砂石采矿权。以促进砂石资源开发利用,部署砂石土类矿产,共划定开采规划区块8个(见专栏11)。
专栏11 于都县砂石土类开采规划区块设置情况表 |
||||||
序号 |
区块名称 |
开采 主矿种 |
面积(平方千米) |
资源量 单位 |
资源量 |
投放时序 |
1 |
银坑镇河背村窑前排砖瓦用页岩开采规划区 |
砖瓦用 页岩 |
0.3270 |
万立方米 |
2570 |
2023 |
2 |
岭背镇上营村桥子头建筑用花岗岩开采规划区 |
建筑用 花岗岩 |
0.6613 |
万立方米 |
5030.7 |
2023 |
3 |
小溪乡簸箕村南坑建筑用玄武岩开采规划区 |
建筑用 玄武岩 |
0.8953 |
万立方米 |
2900 |
2023 |
4 |
祁禄山镇马岭村社背砖瓦用页岩开采规划区 |
砖瓦用 页岩 |
0.3593 |
万立方米 |
2730 |
2023 |
5 |
祁禄山镇永背村上嵊背建筑用花岗岩开采规划区 |
建筑用花岗岩 |
1.0431 |
万立方米 |
7930 |
2023 |
6 |
靖石乡靖东村东迳砖瓦用页岩开采规划区 |
砖瓦用 页岩 |
0.3134 |
万立方米 |
2380 |
2023 |
7 |
葛坳乡蛇颈村岩屋建筑用砂岩开采规划区 |
建筑用 砂岩 |
2.1387 |
万立方米 |
16270 |
2023 |
8 |
宽田乡宽田村罗坑砖瓦用页岩开采规划区 |
砖瓦用 页岩 |
2.0831 |
万立方米 |
15840 |
2023 |
第五章 规划管理
第一节 国家能源资源基地管理
在矿业权设置、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安排及相关产业政策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和保障,开采总量调控指标优先向基地内矿山配置,推进规模开发和产业集聚发展。
第二节 国家规划矿区管理
按照国家部署,统一规划,优先保障战略性矿产勘查开发。提高新建矿山准入门槛,新建矿山生产规模原则上应达到中型以上,形成以大中型矿山为主体的开发格局,推进优质资源的规模开发、集约利用,形成保障战略性矿产安全供给的接续区。
第三节 重点勘查区管理
重点勘查区是各类勘查资金投入的重点区域,优先部署基础性地质工作,落实的重大勘查项目,按照综合勘查、绿色勘查的原则,推广勘查技术创新,鼓励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加大找矿力度,提高地质研究程度,实现找矿重大突破。
重点勘查区内,第一类矿产(高风险矿种)原则上不划定勘查规划区块;对第二类矿产(低风险矿种)经上级规划划定勘查规划区块后,原则上由财政资金开展调查评价后,依据发证权限由自然资源管理部门核定后出让或根据市场需求公开出让探矿权;第一、二类已设采矿权上部或深部的同类矿产,可以协议的方式出让原采矿权范围内的矿业权,视同符合规划。
第四节 重点开采区管理
加强重点开采区内矿产资源监管和保护工作,新建矿山按照集约化、规模化、绿色发展的原则进行,已有矿山以优化矿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为目的,鼓励矿山企业依法进行产业重组。
第五节 矿产勘查管理
一、勘查方向
以地热水能源矿产,铅、锌、黑钨矿、锡、钼、铋、金、银等金属矿产,铌、钽等三稀矿产,及萤石、硅质原料、水泥用灰岩等非金属矿产为重点勘查方向。限制勘查国家、省政府和市政府宏观调控限制性勘查矿种。
二、勘查区块管理
鼓励矿业权人加大勘查投入,早出成果,早利用。鼓励使用先进的绿色勘查技术和设备,积极推进绿色勘查。
第六节 矿产开发管理
一、开发利用方向
重点开发地热水等能源矿产,铜、金、银、锡等金属矿产,钽铌等稀有金属矿产,水泥用灰岩、萤石、硅质原料、饰面用石材等非金属矿产,以及矿泉水等水气矿产。钨、稀土等国家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实行开采总量控制。禁止开采国家、省政府禁止开采的矿种。
二、开采区块管理
原则上一个开采规划区块只设置一个开采主体。已设探矿权转采矿权,且拟设采矿权范围未超出已设探矿权范围的,视同符合开采规划区块。
对矿山进行分类清理,区分筹建、正常生产、停产、注销、自行废止、政策性关闭和暂时无法处理等情形,重点对停产矿山摸清停产原因,分类进行处理,支持对本地产业发展提供资源保障的停产矿山恢复生产。对于政策性关闭、资源枯竭或注销、自行废止等无法恢复生产的矿山应及时进行清理,督促矿业权人及时履行生态修复义务,关闭退出。
三、调控开发利用强度
至2025年,预期全区矿山开采总量1505万吨。钨的开采总量实行有计划的开采,严格执行年度开采总量控制,严禁超指标开采。
鼓励适度扩大铜、金、银、锡、铅、锌、钼等金属矿产,萤石、硅质原料、饰面用石材等非金属矿产及地热水、矿泉水等水气矿产开发规模;稳定水泥用灰岩、建筑用石料、砖瓦用页岩供应能力。
四、优化开发利用结构
严格新立采矿权规模准入条件,实行小型矿山减量化,提高大中型矿山比例,推进矿山规模化、集约化绿色发展。适量增加萤石、高岭土、瓷土瓷石、硅质原料矿等非金属矿产和地热水、矿泉水等液体矿产矿山数量,建筑用石料矿山减少至10个以内、砖瓦用页岩矿矿山减少至10个以内,大中型矿山比例提升至24.44%。
专栏13 于都县主要矿种矿山结构调整情况表 |
|||||
矿种 |
2020年 |
2025年预期 |
备注 |
||
矿山数 |
大中型矿山数 |
矿山数 |
大中型矿山数 |
||
于都县 |
53 |
8 |
45 |
11 |
|
钨 |
6 |
3 |
6 |
3 |
|
铅锌 |
7 |
1 |
3 |
1 |
|
萤石 |
2 |
2 |
2 |
2 |
|
水泥用灰岩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