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于都动态 > 今日于都

于都:振兴发展启新程

来源:于都县融媒体中心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2-06-29 08:10:26

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实施,让于都迎来振兴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为于都历史翻开了全新的篇章。

十年来,在国家卫健委、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对口支援单位和自然资源部等定点扶贫单位的倾力帮扶下,于都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赣州和于都重要讲话精神,在内生动力、发展基础、承载能力、造血功能等方面都实现了质的提升。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如今,于都上下正在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朝着建设富强、美丽、平安、幸福于都奋勇前行。

振兴发展十年答卷

2012年至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由121亿元增加到318.06亿元,年均增长16.3%;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5031元增加到35950元,年均增长13.9%;

财政总收入由10.3亿元增加到24.15亿元,年均增长13.4%;

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4430元增加到14483元,年均增长22.6%。

每千人口拥有病床数由2013年的2.1张增长到2021年的5.9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由2013年的0.93人增长到2021年的1.63人,每千人口的注册护士由2019年的1.53人增长到2021年的2.42人。

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16.4:51.4:32.2调整为2021年的10.4:39.6:50.0。

实际利用外资由7104万美元增长至14424万美元,引进内资由21.3亿元增长至58.79亿元,进出口总额由5.213亿元人民币增长至43.6亿元人民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9.8亿元增长至129.7亿元。

受援建设卓有成效

在国家卫健委的支持下,于都先后被列为全国第二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县、卫生计生人才培养扶贫示范区、健康促进项目试点县等,于都县人民医院被列为“国家级基层综合眼病防治网络建设模式”探索项目试点医院和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于都被列入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党史学习教育基地。

选送432名医疗卫生技术骨干开展进修培训。引入北京协和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中心等9所国内一流医院与县内医院开展帮扶合作。带动颅内夹层动脉瘤栓塞术、冠脉开口病变支架术等28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在于都成功开展,人工关节置换、心脏介入、脊柱外科和针灸康复等重点学科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先后建成胸痛中心、卒中中心等5大中心;县人民医院被列为国家卫健委重点扶持建设医院,在全省县级医院排名跃居榜首。

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支持下,仙下粮食储备库被列为全省三个粮库职能化升级改造示范库之一,国家粮食产业(功能稻米)技术创新中心在仙下粮食储备库挂牌。推动于都县与中化现代农业(湖北)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先行中化农业MAP中心落户于都县梓山镇。

于都被列为“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示范县;于都县富硒脐橙基地被列为中国富硒脐橙产业基地,富硒脐橙获评“中国富硒好果”。

工业发展倍增升级

与2012年相比,全县规模以上企业由62户增加到181户,主营业务收入由165.58亿元增长到306.34亿元,工业增值税由1.99亿元增长到4.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由8.62亿元增长到25.2亿元。工业园区面积从5.3平方公里扩展到10.4平方公里。全县共有瞪羚企业1家,高新技术企业4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68家,省级创新平台和载体4家,市级创新平台和载体5家。

出台十条政策护航纺织服装首位产业发展,总部大楼、人才公寓、服装服饰检测中心、水洗产业园、FDC时尚综合体、理工服装学校等十大平台强力支撑,建成标准厂房250万平方米。全县有纺织服装企业总数超3000家,规上纺织服装企业总数达114家,2021年全行业产值达602亿元,产业集群被评为江西省重点工业产业集群,于都先后获评“中国品牌服装制造名城”“国家纺织服装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全国纺织产业转移示范园区”和“中国服装优质制造创新示范基地”,“时尚之都”品牌逐步打响。

光电电声全行业产值突破70亿元,共有规上企业29家。硅基金黄光产品上线畅销,天键电声被评为省级瞪羚企业,省级声学检测中心和工程中心在天键集团建成。

装配式建筑全行业产值突破30亿元,成为全国使用装配式建筑面积最大的县,累计推广装配式建筑300万平方米。引进了华强杭萧钢构股份有限公司、中民筑友房屋科技(赣州)有限公司等;成功承办了第二届全国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发展研讨会,入选首批省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

现代农业百花齐放

以蔬菜产业为首位,脐橙、油茶两大产业为主导,生猪、梾木果、奶牛、肉鸡、兰花等优势产业为特色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3家,培育县级以上合作社和示范家庭农场35个。

拥有设施蔬菜面积5.4万亩,居全省第一,建成设施蔬菜基地108个,其中千亩蔬菜基地10个;蔬菜产量超过50万吨;蔬菜育种院士工作站2019年正式挂牌。脐橙、油茶种植面积分别达到16.4万亩、29.2万亩。建成肉鸡养殖大棚面积66万平方米,年出笼超过3840万羽,产业总产值达13.1亿元。

获评中国富硒脐橙产业基地。重点打造了梓山、禾丰、车溪、银坑等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富硒产业基地4.1万亩,完成富硒农产品认证51个、富硒产品商标注册5个。于都被评为全省农业农村综合工作先进县,梓山镇被评为全国亿元产业强镇。

现代服务业日益完善

“长征文化”品牌建设加速推进。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一馆”“一院”“一道”“一剧”项目加快推进,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成功创评为国家4A级景区,“于都县新长征红色之旅体育旅游精品线”获评“全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线路”,同时被评为江西省首批“风景独好”旅游名县。

成功举办“赣州·于都长征集结号”赣深高铁列车首发仪式,创新推出长征主题特色菜,新长征宴获“江西名宴”荣誉,于都县渡江宴——红军渡长征源获评地方特色宴席。

全域旅游格局初具雏形。兰花小镇博兰园顺利开园,罗田岩摩崖石刻、莲溪书院等一批景点对外开放;雩都古城、客家文化大观园开工建设。梓山镇潭头村、禾丰兰花小镇获评省4A级乡村旅游点,潭头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于都成功入选中国旅游赋能乡村振兴发展案例,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省级民间艺术之乡。红色文化培训、研学、旅游持续升温,2021年,该县累计接待游客997.1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82.72亿元。

新兴产业不断涌现。银行业金融机构增加到13家,存贷款余额分别达423亿元、376亿元,存贷比提高到88.9%。建成农村普惠金融服务站44个。江西九丰能源顺利在主板上市,天键电声深交所上市在审,东祺鞋业完成股改,“映山红行动”走在全市前列。

万年青现代智慧物流园、江西供销(于都)冷链物流园等一批项目签约落地。县乡村三级物流快递业务实现全覆盖,网络零售额达25亿元,被认定为第五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

全省首个县级万达广场火爆开业。至善健康养老服务中心项目完成主体建设,特困失能照护机构岭背中心养老院和“居家-社区-机构”三位一体嵌入式桢爱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投入运营。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尽锐出战,精准施策,36074户164236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44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历史性地消灭了绝对贫困。

累计投入资金102亿元,实施“十大扶贫工程”,农村危房改造工作获国务院表彰激励。构筑了城乡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疾病补充保险、医疗救助“四道保障线”和健康暖心基金医疗救助医疗保障体系,补偿比例稳定在90%以上,健康扶贫工作获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卫健委联合通报表扬。

成功入选全国首批脱贫攻坚交流基地,被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全国“十三五”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荣获全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城乡更加美丽宜居

中心城区扩容提质。围绕“一江两岸三区”的城市总体蓝图,奋力加速“北改南建”“扩容提质”进程,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城市功能短板。建成区面积、城市人口三大指标分别从2011年底的22.88平方公里、23万人发展到2021年底的30平方公里、31万人,分别同比增长31.1%、34.8%。

贡江新区日新月异。城市框架进一步拉开,贡江新区“四纵三横”路网格局全面形成。城市综合体加快建设;体育中心、“四馆一中心”、贡江南岸路堤景观工程等项目相继建成投用。

老城区功能不断完善。老城区道路基本完成“白改黑”改造;完成了老齿轮箱厂小区、永红小区等14个老旧小区改造,惠及群众4100余户。长征大道南桥头山体公园、雩阳路公园建成投入使用,城市居民生活更加方便、舒心。

乡镇面貌焕然一新。2012年至2021年,共完成农村危房改造51638户,总改造面积达560万平方米;新建农村保障房1808套。加快推进乡镇和示范镇建设,银坑镇第二批市级示范镇建设即将完成验收,禾丰、祁禄山镇成功入选市级第三批示范镇,深入开展乡镇建设三年行动和美丽乡镇建设五年行动,圩镇功能不断完善、圩镇面貌持续改善,乡镇品质不断提升,乡风文明焕然一新。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大交通格局更加完善。不断完善交通设施建设,与赣州市形成“一小时城市经济圈”,与广州、南昌、厦门形成“4小时交通圈”,与珠三角、长三角核心城市形成更加紧密的“一日通勤圈”。实现了乡乡通三级及以上公路,每个村组通水泥或沥青路,25户以上自然村100%通水泥或沥青路,建制村通路面宽5米及以上公路293个。

能源保障不断夯实。垃圾焚烧发电厂顺利点火,屏山风电投入运营;马安风电场有序推进。供水保障能力大大提高,窑塘水厂(一期)竣工投产,城区日供水能力达15万吨,岭下水库加快推进。西气东输开口供气,居民用气成本降低,工商业企业用气价格下降34.1%,居民用气价格下降26.4%。

民生福祉不断提升

累计安排民生类支出近500亿元,占同期支出总量的91%,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文化事业等各项民生政策、帮扶政策全面落实到位。

教育医疗卫生水平稳步提升。全面完成301所“一校一策”中小学改(扩)建工程,建成12所城区中小学校,新建了24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全面改善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被认定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县职业中专、县理工服装职业学校、县科技学校三所职校通过省教育厅测评。投入2000多万元新建了县特殊教育学校。新区人民医院、新区妇保院和新区第二人民医院建成运营,全县27所乡镇卫生院升级改造完成,316所公有产权村卫生室完成标准化建设,新建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中医馆建设实现全覆盖。

文化体育事业长足进步。段屋寒信村、葛坳澄江村、马安上宝村和岭背谢屋村被列为国家传统村落,于都唢呐“公婆吹”和于都客家古文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征源合唱团累计巡演540场,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被列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体育中心投入运营,至今已承办国家、省级各类赛事20余场。

保障体系日趋完善。全县23个乡镇的25所敬老院全面完成提升改造,落实了老年人意外伤害险、高龄长寿补贴、养老服务补贴和失能补贴等各项福利政策,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5.2%,城乡低保、特困供养、残疾人生活保障水平逐年提高。

改革开放持续推进

“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组建行政审批局,新政务服务大楼投入使用,完成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赣服通”4.0于都分厅上线运行,825项政务事项实现“掌上办”,999项事项实现“一次不跑”或“最多跑一次”,获评全省“十佳优化营商环境县”。

医改工作获国务院表彰激励。体教融合改革走在全省前列,中小学生阳光体育锻炼参与率达100%。

财税体制改革深入实施,预算一体化系统上线运行,政府采购“不见面开标”模式全面施行,县属国企完成重组运营。

苏区振兴、对口支援、定点扶贫等政策红利加速释放,瑞兴于快速交通走廊项目(于都段)顺利推进,兴泉铁路(于都段)顺利开通,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党的建设更加有力

组织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共建立“两新”党组织178个,其中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115个,社会组织党组织63个,涵盖了全县非公企业373家、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1426家、社会组织171家。建立了“党建引领,企业吹哨,‘店小二’报到”工作机制,成效明显。

党员队伍建设更加有效。依靠党校、远程教育进行系统的培训和轮训,利用电教资源定期有规划、有组织开展学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广大党员的理论功底,提升辨别是非的能力。加大党的基层组织的管党力度,建立健全各单位党(工)委书记抓党建职责制。对党员实行分类管理,通过开展“设岗定责”“先锋示范岗”活动,实行党员履职尽责承诺制,做到岗位到人、职责到人。

相关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官方微信
关注·政务微信
新浪微博
手机网站
扫描访问手机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