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松材线虫病
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枯萎病、松树萎蔫病。病原体松材线虫是钻入松树内的一种线虫,体型非常细小,用肉眼根本看不到的,外形像微缩的蛔虫,体长只有0.014—0.016毫米(约为头发丝直径的六分之一)。松材线虫不会直接传播,主要通过传播媒介(松褐天牛等)啃食松枝的伤口进入健康松树的枝稍,一旦进入松树树干内,就会迅速大量繁殖后遍布全株,导致树木输导组织破坏,从而引起全株缺水,蒸腾作用降低,树脂分泌减少和停止,就像是人被卡住了咽喉,松树叶随后失去绿逐渐变黄再变红,感病枝梢逐渐增多,针叶相继出现红褐色萎蔫,由局部发展到整树针叶出现萎蔫症状,到最后整株死亡。
松材线虫病危害症状
松材线虫主要通过媒介昆虫松褐天牛补充营养的伤口进入松树的木质部,寄生在树脂道中。在大量繁殖的同时移动,逐渐扩散到全株,并导致松树树脂道薄壁细胞和上皮细胞的破坏和死亡,造成松树失水,蒸腾作用降低,树脂分泌急剧减少和停止。外部症状表现为针叶陆续变为黄褐色乃至红褐色,松树萎蔫,最后整株枯死。病死松树的木质部经常由于有蓝变菌的存在而呈现蓝灰色纹。
松材线虫病发展一般要经过如下四个阶段:
2、针叶变色,树脂分泌停止,除见天牛补充营养痕迹外,还可发现天牛产卵刻槽及其它蛀干性害虫侵害或产卵的痕迹。
3、大部分针叶变为黄褐色,松树萎蔫,可见到天牛及其它蛀干性害虫的蛀屑。
4、针叶全部变为黄褐色至红褐色,病树整株干枯死亡,但针叶不脱落。此时树体一般有许多弱寄生或腐生性害虫栖居。
松材线虫传播途径
松材线虫不会自行传播,主要通过媒介昆虫自然传播和人为调运松木及其松木制品传播扩散。
自然传播:松材线虫的自然传播主要是通过媒介昆虫——松褐天牛来完成的,松褐天牛从罹病木中羽化时携带松材线虫,通过啃食松枝的伤口进入健康松树的枝稍,进入松树体内后大量繁殖,并迅速遍布松树全株。导致树脂道薄壁细胞和上皮细胞的破坏和死亡,造成植株失水,蒸腾作用降低。树脂分泌急剧减少和停止的松树就像是人被卡住了咽喉,失绿变黄的感病枝梢逐渐增多,针叶相继出现红褐色萎蔫,由局部发展到整树针叶出现萎蔫,所表现出来的外部症状是针叶陆续变为黄褐色乃至红褐色并萎蔫,最后整株死亡。
人为传播: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特别是在工程建设、造林绿化等建设中,有意无意地将带有松材线虫的松木及其松木制品(电缆盘、摩托车托盘、家具、设备包装材料等)通过公路、铁路等交通工具进行异地调运,将疫情人为地传入新的地区。
人为传播是我国松材线虫病传播扩散的主要原因,其中疫木流通是最主要的人为传播途径。据统计,我国将近80%的松材线虫病疫区疫情发生的原因是疫木及其松木制品流入造成的。由于人为传播不受自然屏障限制,传播速度快,涉及领域宽,管理难度大,带来的危险最大。
如何开展松材线虫病监测普查
日常监测。主要任务是及时发现、准确鉴定、及时报告疫情。
(1)监测范围:未发生疫情的松林。电网和通信线路沿线,通信基站、公路、等建设工程施工区域附近,木材集散地周边,自然保护地,以及疫区毗邻地区,应重点加强日常监测。
(2)检测时间:常态化巡查,一般2个月至少巡查一遍。重点区域应加大巡查频次。
(3)监测内容:调查是否出现松树枯死、松针变色等异常情况,取样鉴定是否发生松材线虫病,对确认新发疫情松林及周边地区进行详查。
(4)监测方法
地面巡查:依靠乡、村两级生态护林员和乡农业综合工作站等人员队伍以及社会化力量,因地制宜组建监测调查队伍,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进行网格化巡查,观察并记录松树异常情况。
如何防治松材线虫病?
为最大程度地减少松材线虫病传播媒介和传染源,充分利用每年秋冬季集中清除病枯死松树,将树干、枝丫全部烧毁或粉碎(削片)除害处理,消灭松褐天牛虫卵,遏制松材线虫病传播扩散。为此,松材线虫病防控,严格实行“四个禁止”:
一、禁止擅自砍伐病枯死松树或捡枯死松树枝丫等带回家中作柴火;
二、禁止非法收购和加工松木制作板材、垫木、包装箱及外调外运等行为;
三、禁止从疫区调入调出松木及其制品(含松木半成品、成品、设备外包装箱、垫板、电缆盘、光缆盘等,胶合板、纤维板、刨花板除外),电力、广播电视、通信及其他工程建设施工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当及时回收或者销毁用毕的木质材料;
四、禁止阻碍或妨碍政府组织的病枯死松树除治工作,不得阻拦除治队伍除治病枯死松树。法律责任:《江西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擅自捡拾、挖掘疫木剩余物的,没收疫木剩余物,并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擅自采伐疫木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关于盗伐林木的规定予以处罚。《松材线虫病疫区和疫木管理办法》第二十条规定:违反有关规定,采伐、运输、经营、加工、利用、使用疫木及其制品的,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引起疫情的,或者有引起疫情危险的,依法追究相关责任人刑事责任(《刑法》第三百三十七条 妨害动植物防疫、检疫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