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决策公开 > 发展规划

关于于都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访问量:

关于于都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202324日在于都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孙继发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书面报告于都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县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赣州和于都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和省委“稳住、进好、调优”的经济工作思路,较好地完成了全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经济大盘总体平稳

积极应对复杂严峻的发展环境,建立清单化预警交办机制,出台了《于都县落实〈赣州市应对疫情助企纾困若干政策措施〉实施细则》《于都县稳经济促发展保就业若干措施》《于都县切实稳住经济发展若干接续措施》等系列政策,全年经济运行稳定在合理区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完成343亿元、同比增长5.3%,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15.5亿元、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2%,实际利用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增长9.9%,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增长9.3%;预计出口总额增长1.9%左右,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完成37999元、15786元,分别增长5.7%左右、9%左右。

(二)三大产业协同发展

一是工业经济不断壮大。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7家,总数达184家,实现营收超320亿元,增长4%。纺织服装首位产业快速发展,63家规上纺织服装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获评全省三星级产业集群、2022年最受欢迎的江西十大地域消费品牌,全行业产值突破800亿元。电子信息产业加速崛起,声谷科技产业园加快建设,8家上下游配套企业入驻中金电子信息数字产业园,全行业产值达80亿元。新型建材和绿色装配式建筑快速发展,建成2家装配式建筑制造基地,钢结构装配式生产基地年产量达20万吨,全行业产值达40亿元。数字经济发展提速,累计上云企业达622家,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7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22家,企业研发经费达6亿元。获评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2家、省级5G应用试点示范企业2家、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2家,江西省服装产业技术研究院成为全市首家获省重点培育的创新平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全年营收达65.04亿元。

二是现代农业稳中提质。全面完成粮食生产任务,建成高标准农田2万亩,完成粮食生产72.86万亩、油菜种植6.8万亩,获评全省粮食安全优秀县,粮食生产基础进一步夯实。因地制宜布局蔬菜、脐橙及生猪、肉禽养殖等特色产业,引进深圳茂雄集团发展蔬菜产业,完成蔬菜大棚老旧棚膜更换2400亩,新增脐橙种植面积5000亩、新(改)造油茶种植面积2.67万亩。富硒产业进一步扩大,打造2个万亩富硒脐橙示范基地、3000亩富硒蔬菜示范基地,全年新增富硒产品认证146个,68家企业获评富硒产品认证。全力推进全域创建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先行先试,新增认证绿色、有机农产品58个,创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个,成功申报全省富硒农业先行示范区、全省富硒功能农业重点县。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持续壮大,培育县级以上示范合作社25家、示范家庭农场19家,发展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1家。

三是现代服务业稳定恢复。文旅市场持续回暖,全年接待游客1268.52万人次,同比增长27%,旅游综合收入达115.45亿元,增长39%,其中红色旅游接待人次增长16.8%。成功获评江西省首批“风景独好”旅游名县,段屋乡寒信村被评为全国非遗旅游小镇,祁禄山红军小镇研学基地、铁山垅“共和国第一国企”工业遗产旅游示范基地成为新的网红打卡点。长征大剧院、长征学院建成运营,全国首部文旅史诗《长征第一渡》即将公演。“红色摇篮·革命赣南”精品线路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路线,红色旅游影响力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更加全面,成功入选2022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县政府被表彰为“全省金融领域担当作为先进集体”。天键电声IPO成功通过深交所审核,翡俪文德完成股改,首次实现上市各阶段企业全覆盖。

(三)内外需求稳定增长

一是项目建设蹄疾步稳。144个“八大行动”工程类项目和30个省大中型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分别完成投资179.3亿元、161.5亿元。二是城乡面貌不断改善。黄麟路、梧桐路建成通车,集结大桥、胜利大桥快速推进,渡江大道、马子口河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全年新增车位1691个、城区厕位106个,获评全省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县、棚户区改造积极作为成效明显县。成功创建罗江乡、祁禄山镇、小溪乡等3个美丽宜居乡镇、36个美丽宜居村庄,完成141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点和144个县级自建点“四化”改造,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提升。三是消费市场逐渐回暖。加快促进消费回补,先后举办品牌服装消费节、美食文化节等10余场线下活动,累计发放商贸文旅和服装消费券920万元,带动消费近3亿元。大力开展展会促销,举办首届新能源汽车展、房博会和第三届服博会等展会,成交金额近4亿元。积极发展新型消费,全年网络零售额超3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

(四)改革创新全面深入

一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赣服通”5.0于都分厅成功上线,注册率稳居全市前列。全面推进全产业“一链办”改革、工程项目“一站式集成”审批、惠企政策兑现“线上一网、线下一窗”改革,推行开办企业“上门办”服务。把政企“圆桌会议”开到深圳企业“家门口”,118个单位挂牌服务300余家企业,选派41名干部到企业挂职,服务企业更加及时精准。全面落实各项助企纾困政策,累计兑现资金6.5亿元。二是争资争项成果丰硕。争取31个省直单位出台支持于都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全年争取各类补助资金74.32亿元、列全市县级第1位,其中,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23.5亿元;争取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基金)4.01亿元,并获省水利厅通报表扬;获评第三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第二批国家级消费品标准化试点县等11项试点示范事项。三是招大引强成效突出。建立项目评审制度,加强项目研判和准入把关,项目引进数量和质量得到双提升。全年签约项目113个,签约金额达689.65亿元,其中20亿元以上项目12个、50亿元项目1个,超百亿元项目中金电子信息数字产业园填补了我县汽车电子领域的空白。

(五)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一是持续打好“保卫战”。深入抓好中央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县空气优良天数比率达97.8%PM2.5年均浓度为每立方米20微克,列全省第一方阵。严格落实“河长+检察长+警长”协作机制,境内地表水考核断面、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优良比例均达100%,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100%二是共抓生态“大保护”。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统筹推进生态保护与修复,完成低质低效林改造8.53万亩,建成3个“森林四化”示范基地、1个国有林场场外造林基地和1个木材储备林基地,创建禾丰镇园岭村、贡江镇金桥村等6个省级森林乡村。三是提升发展“含绿量”。深入开展“两高”项目大清查大整改,能耗“双控”有力有效,2家重点用能企业建成在线监测平台并接入省系统。大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获得首批天然富硒土地认证,于都脐橙获评为“中国富硒好果”。积极开展水权交易试点工作,完成首宗水权交易,交易取水权达1万立方米。

(六)民生福祉保障有力

一是民生事业稳步推进。新(改)建11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水南小学建成投入使用,重新认定76所普惠性幼儿园,全年新增义务教育学位5150个、园位1110个、婴幼儿托位735个、职业教育学位1000个。县人民医院、县妇保院、县第二人民医院完成全面搬迁,县中医院整体搬迁有序推进,乡镇卫生院完成标准化升级改造,全年新增床位2100张。35家公立医疗机构通过江西省老年友善医疗机构评审,27家新建公立养老机构设置嵌入式医疗点。二是保障力度逐步加大。全年民生支出57.6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2%。落实“稳就业”惠企惠民资金9000余万元,新增城镇就业、转移农村劳动力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零就业家庭就业安置率达100%。首批5所乡镇养老院全部投入使用,11所新建养老院实施“暖心工程”改造,建成1所嵌入式养老院、2家城市社区养老示范点,社区居家及农村互助养老中心覆盖率增至80.67%三是精神文明更加丰富。举办各类展览讲座、惠民演出等各类文化活动92场次,完成送戏下乡223场次、农村电影公益放映5760场次,公共体育场馆免费开放,群众幸福指数全面提高。体教融合事业加速推进,成功承办全国青少年足球联赛总决赛等各项赛事10余场,获得省级以上赛事冠军22项,培养国家级运动员3名,新长征中学越野滑雪运动员丁阳晴将代表中国出战2023年世界中学生冬季运动会。举办夏季足球(篮球)联赛、职工广播操大赛和国民体质监测活动等系列活动,全民健身氛围日益浓厚。

总的来看,在各项任务繁重交织、多重困难挑战叠加背景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需要说明的是,受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疫情散发、极端高温干旱等多重超预期因素影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意愿降低,经济增长动能减弱,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6个指标增幅低于全年计划。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稳增长压力仍然较大,消费复苏有待加快,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纺织服装行业增长乏力,房地产市场下行压力较大,财政收支矛盾更加突出,等等。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将采取更加有力措施,对标先进、精准施策、务实创新,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一)总体要求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做好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全县上下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赣州和于都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深入实施“三大战略、八大行动”,突出打好长征文化、时尚之都、富硒产业、体育融合“四大品牌”,加快建设富强美丽平安幸福于都,争当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排头兵,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于都开好局起好步。

(二)主要预期目标

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GDP增长8%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9%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实际利用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增长9%左右,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稳中有进,出口总额稳中提质,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控制在103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节能减排完成上级下达任务。

三、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

围绕完成计划(草案)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聚焦推动经济整体好转总目标,以“三大战略、八大行动”和“四大品牌”建设为总抓手,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抓产业发展,提升实体经济实力

做大产业总量。进一步强链铸链补链延链,组建江西省服装产业研究院,加快推进面辅料和服装交易市场、时尚综合体、赣深时尚产业园建设,推动安踏供应链等项目尽快投产,争取深赣“飞地”产业园区落户于都,力争全行业产值突破千亿元大关。继续做大电子信息产业,全力推进中金电子数字产业园建设,推动摩贝斯、爱夫卡、兢铭机械等项目投产达标;加快建设声谷科技产业园,扶持天键电声、以泰电子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全行业产值突破200亿元。大力发展新型建材和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推动万年青、杭萧钢构等企业技改扩能,鼓励成立本地建筑业协会,整合上下游资源,扶持本地建筑企业做大做强,力争全行业产值突破70亿元。

做优园区存量。完成工业园区扩区调区,加快推进园区土地、厂房清理盘算,做大园区平台支撑。着力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功能,推进物流配送体系、专业市场体系和园区社会化后勤服务体系建设。持续办好行业峰会、服博会等重大活动,常态化开展助企纾困专项行动,帮助企业稳定市场订单,引导企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打造服装品牌孵化基地。继续推行“一企一专班”工作机制,完成奥科特、煜明光电等企业技改扩能,重点解决企业上市、增资技改、应税营收、总部迁入等难题,力促“老树发新芽”。加快推进“头部企业”产能升级行动,实施企业梯度培育计划,促进“个转企、小升规”,力争年内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2家以上,规上营业收入突破350亿元。

提高发展质量。以推动产业数字化为抓手,聚焦汽车电子细分领域和高端智能装备制造等细分赛道,引进一批核心企业,打造省级数字经济集聚区。加快培育中小微企业向“专特新、高精尖”发展,力争年内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5家以上、省级“小巨人”或“单项冠军”企业3家以上。引导企业实施智能化改造,建设数字车间20个以上、智能工厂5家以上。深入实施“上云用数赋智”工程,培育上云标杆企业3家以上,确保规上企业上云全覆盖。

(二)抓有效需求,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扩大有效投资。深入实施项目建设“四大攻坚行动”,确保省大中型项目和“八大行动”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形成更多的实物工作量。统筹推进于都火车站站房升级改造、综合交通客运枢纽建设和周边片区整体开发;加快马子口河改造、渡江大道改造、琵琶水库饮用水源及中型灌区建设工程等项目建设;确保集结大桥竣工通车、胜利大桥主体完工,建成新兴家园等统建房项目。稳步推进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加快推进蔬菜场等11个老旧小区改造,力争年内完成建设;开工建设福田小区、实验小区等10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启动城市小型停车场项目建设,新增停车车位1200个;实施城区公共厕所项目建设,新增厕位1080个;实施老旧建筑加装电梯项目,完成既有住宅电梯安装58台;深入实施“八大专项整治”,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繁荣现代服务业。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研究出台餐饮、住宿等行业恢复发展政策措施,加快发展夜间经济、会展经济、赛事经济,推动聚集性行业消费复苏。大力培育直播带货、时尚消费等新业态,力争网络销售额增长25%以上。深入开展主题营销活动,推动“保交楼”工作加快落实,更好激活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住房消费回暖。做旺全域旅游,加大“引客入于”“招学引学”力度,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于都段)项目建设。精心办好中国红色旅游博览会、全市旅发大会,常态化举办非遗进景区、长征纪念月、重走长征路等文旅活动,做旺红色旅游市场。加快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实施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升级工程,完成天键电声上市发行,推动翡俪文德冲刺北交所,努力实现上市企业的“接二连三”。

(三)抓乡村振兴,实现农村农业现代化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确保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生产经营性收入有较大提升,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常态化开展问题排查整改、动态清零,保持现有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加强项目资金绩效管理,持续加大易地搬迁后扶、产业就业帮扶力度,推动坚持预防性帮扶和事后帮扶相结合,增强脱贫户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

加快农业产业现代化。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2.51万亩、产量4.61亿斤以上。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新增脐橙基地2000亩、设施蔬菜基地3000亩,生猪出栏稳定在48万头以上。培育壮大富硒产业集群,出台富硒产业招商政策,深化与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合作,瞄准预制菜、富硒农产品深加工行业领军企业,引进一批富硒产品开发及上下游配套企业,实现富硒产业综合产值达50亿元以上。强化市场开拓和营销对接,提高于都富硒产品市场占有率,实现产销两旺。

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进美丽乡镇建设五年行动,完成禾丰镇、祁禄山镇示范镇建设,加快乡镇圩镇公共基础设施改造进度,全面提升乡镇建设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推动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收,实现农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力争新增种养大户10家以上、家庭农场5家以上、力争90%以上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0万元。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秀美乡村,提升村容村貌,健全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和处理体系,新(改)建农村公路30公里以上、农村户厕1000个,5G信号基本覆盖重点行政村。

(四)抓改革开放,不断积蓄发展动能

优化升级营商环境。实施新一轮对标大湾区优化提升专项行动,全面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持续做好“市县同权”、工程项目建设“一站式集成”审批等改革。充分发挥营商环境社会监督员作用,深入推进四大专项治理,打响“雩快办”品牌。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推进“签约即落地、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企业全生命周期审批服务一体化、智慧城市建设等重点领域改革,打造政务服务“一张网”。完善政企圆桌会议、干部挂职企业等制度,着力解决企业融资、用地、用工等实际困难,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全力以赴争资引资。用足用好省直单位专项出台支持于都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发挥工作专班作用,做好重大项目谋划储备,力争北上争资较2022年有明显增长。加大力度招大引强,举行招商引资“五比五看”擂台赛,深入探索产业链招商、金融招商、资本招商等模式,力争年内引进“5020”项目3个以上,10亿元以上项目10个以上,500强企业或上市公司有新突破。加强已签约项目的跟踪对接,做好项目服务工作,推动签约项目尽快落地,确保招商引资不断链、项目建设不停步。

(五)抓生态保护,倾力打造绿美城乡

有序推进降碳减排。落实国家、省、市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制定出台碳达峰碳中和配套政策。开展“两高”项目全面排查清理整改专项行动,坚决遏制“两高”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加快推进生物燃气碳中和一期示范项目建设。大力开展绿色“低碳”全民行动,积极开展低碳社区、校园、企业、景区等试点创建,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新风尚。

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打好蓝天保卫战,稳定保持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再提升。打好碧水保卫战,强化水污染防治,认真落实河(湖)长制,加快补齐城乡“两污”设施短板,确保全县考核断面水质稳定在Ⅱ类水质。打好净土保卫战,健全农业面源污染防控体系,加强建设用地管控修复,完成水土流失治理26.78平方公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18.26公顷、低质低效林改造8.14万亩。

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深化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实现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协同发展。完成万年青水泥厂等量迁建和危废处理项目建设,支持企业打造绿色工厂。推进生态+文旅、生态+农业、生态+制造业协调发展,积极创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县。

(六)抓民生保障,全面增进群众福祉

保障基本民生需求。加大稳岗促就业力度,扎实推进农民工、退役军人、脱贫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力争新增城镇就业40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8000人以上,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严格落实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政策,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加快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解决低收入群众住房难题。加快乡镇中心敬老院建设,深入实施公办养老机构体制改革、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做好家庭养老床位、居家养老上门服务,保障居民基本养老需求,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优化公共服务水平。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新(改、扩)建公办幼儿园5所、中小学校2所,力争年内新增幼儿园位1260个、上学学位2900个。提升健康于都水平,完成中医院整体搬迁改造,加快推进皮防所、结防所整体搬迁,启动国家级标准化胸部微创诊疗中心建设;稳步推进县卫生健康总院若干中心建设,推动优质资源扩容下沉,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持续推进足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七大项目进校园,打响体教融合品牌。落实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打造“新长征杯”赛事品牌,力争承办省级以上赛事12场以上。深入开展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不断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提高社会治理能力。按照乙类乙管要求完善医疗救治体系,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深入开展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城镇燃气、危化品、自建房等重点领域安全生产排查整治,加强防汛抗旱、森林防灭火、救灾物资储备能力建设。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各位代表,实现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各项目标,任务艰巨、意义重大。全县上下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落实本次会议各项决议,牢记使命作示范,感恩奋进勇争先,加快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排头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于都!

附件:于都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附件

于都县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草案)

指标名称

计算

单位

2022

2023年预期增速

计划目标

完成情况

全县

全市

全省

地区生产总值

%

8.5左右

5.3

8左右

7.5左右

7左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

6.5左右

3

3.9左右

3.5以上

3.1左右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

9左右

8.1

9以上

8.5以上

8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

%

9.8左右

13

11以上

10以上

8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12.8左右

6.2

9左右

8.5以上

8.5左右

实际利用省外2000万元以上项目资金

%

8.5左右

9.9

9左右

8.5以上

--

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额

%

7.5左右

9.3

稳中有进

稳中有进

稳中有进

出口总额

%

量稳质升

预计

1.9左右

稳中提质

稳中提质

稳中提质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8.2左右

预计

5.7左右

7.5左右

7.5左右

6.5左右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

10.3左右

预计

9左右

10左右

9.5左右

7.5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上年=100

103左右

103

103左右

103左右

103左右

城镇调查失业率

%

5.5以内

4.9

5.5左右

5.5左右

5.5左右


                                                       

县十届人大次会议秘书处           20232月印发

                                                                                    

                                   (共印920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