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重大会议信息

我县举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于都三周年之体育融合、经济发展专场新闻发布会

访问量:

519日,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于都三周年之际,县教科体局、县发改委先后举行专场新闻发布会,向媒体公布我县体育融合、经济社会发展等情况,并现场回答了记者提问。


体育融合专场新闻发布会

据县体育产业融合发展中心副主任黄发福介绍,近年来,我县始终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赣州和于都重要讲话精神为主线,把体育事业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德政工程来抓,县第二十次党代会提出要突出打好“体育融合”品牌。

2021年,投入1.22亿元完善了学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江西省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新招聘体育教师118名,培训兼职教练员1829名,完善了“班校县”三级人才培养体系,“六大”项目县精英队已达760余人,体教融合还在源头上减少了学生参加课外培训,扎实推动了我县“双减”落地生效。2021年学生近视率下降了1.26%,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优良率达50%以上。

县域体育产业发展初显成效,截至目前,我县共有体育企业35家,其中体育服务业23家,体育制造业12家,全县从事体育事业人数165人,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000万元,体育产业已日渐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举(承)办国家、省、市、县体育赛事和群体健身活动120次以上,组建了社会体育组织22个,各体育协会组织的群众性赛事活动达到500余次。引进第三方机构运营县体育中心,依托江西省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大力推进体育小镇建设,实现“体育+服装”“体育+文旅”“体育+富硒”等多业态高度融合,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于都新长征红色之旅体育旅游精品路线入选2021年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项目。


随后,发布会进入答记者问环节

问:在刚刚体育融合简介中,讲述了全民健身的成果,请问,我县在全民健身设施建设方面是如何保障群众健身的需求呢?请具体进行介绍。

县教科体局体育综合股负责人管晓琴答: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全面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大资金项目投入,高标准完善全民健身设施,大力发展全民健身事业。一是投入4.65亿元完成于都县体育中心建设,项目由体育场、体育馆、训练馆、游泳馆、体校综合楼及室外训练场五个部分组成,总占地面积247.22亩,总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体育中心的建成为市民健身提供了有力的场地保障。二是积极构建了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公共体育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15分钟健身圈”,充分发挥体彩公益金和财政资金效用,建成了乡镇体育示范工程7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99个、完成了我县357个行政村的体育设施全覆盖。目前,我县共有体育场地1670个,社会足球场31块,完成“新时代重走长征路”健身步道308.05公里,体育场地面积208.2618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3平方米。特别是2021年于都县新长征红色之旅体育旅游精品线路获评全国十佳体育旅游精品路线;红军长征小道获评江西省示范健身步道,进一步掀起了全民健身的新热潮。三是政策支持,县人民政府出台了《于都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于都县全民健身设施建设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将进一步优化全民健身设施布局,重点建设群众身边的健身设施,促进全民健身设施城乡区域的协调发展。落实了大型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政策,引进第三方机构运营体育中心。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工作的通知》,在非疫情期间、非教学时段,学校体育健身场所免费向社会开放,这一系列的政策性文件,为群众健身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问:近两年来,我县在深化体教融合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了较好的探索,也得到了群众和上级行政主管部门的肯定,请问,我县深化体教融合改革的主要做法是什么,下一步准备怎么做?

县教科体局体育教育股负责人郭峰答:感谢您的提问。下面由我来介绍一下我县深化体教融合改革的主要做法,简单来说就是做好三件事,做到三个注重。第一件事就是通过上好体育课+阳光体育,让孩子动起来。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进一步规范课程设置,开足开齐上好体育课,通过“教会、勤练、常赛”的方式,逐步实现每个学生熟练掌握一至两项运动技能。各校选择跳绳和健身操等基础项目开展阳光体育锻炼,依托大课间和课后延时,保证每个学生每天至少一小时锻炼时间,让所有孩子动起来。第二件事就是通过普及训练+精英选拔,让苗子冒出来。全面推进普及训练,在足球、冰雪、乒乓球、射击、羽毛球、水上、田径、篮球、游泳项目上至少选择3个项目(足球和冰雪必选)进校园,每周至少开展1次足球或冰雪项目课堂教学,其他申报项目开展课后延时训练。注意选拔有天赋的苗子,每个班级遴选若干队员,让专业教练进行训练,然后组建校队、县队,通过层层选拔,让有天赋、有特长的苗子冒出来,并且进行精英化训练。第三件事就是通过校内比赛+校外比赛,让赛事办起来。校内组织班级赛、年级赛、校级联赛,校外通过第三方团队,组织全国、全省、全市等中小学生体育赛事,把精英队拉出去以赛代练,把家庭和社会带起来,让全社会都参与到体育中来。

三个注重:一是注重思想引领,在观念上融合。体教融合是系统工程,也是一个探索。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迅速组织党政考察团赴外地考察学习体教融合的先进经验和特色做法,主要领导亲自到国家体育总局和省市体育局请教相关领导和专家。我们深刻认识到,体教融合,不仅是体育和教育的融合,也是改革和创新的融合,是体校和学校的融合,是政府和社会的融合,是学校和家长、学生的融合,是整个社会的融合。二是注重整体推进,在资源上融合。一方面,整合基础设施资源。投入1.22亿元完善学校体育场地建设,新建成5个射击馆、2个乒乓球馆、2个五人制足球场、1个运动场,改建了2个运动场馆,采购射击用枪、轮滑等体育器材,为体育锻炼提供坚实保障。另一方面,整合社会资源。探索专业退役运动员、专业体育人才到校任教机制,支持吸引优秀的体育人才来于都创业就业。强化体育技能培训,组建县级教练员团队,聘请了专业体育教练员,对年龄35周岁以下的在职在岗教师进行培训,壮大兼职教师队伍,提升体育教学水平。2021年新招聘专业体育教师118名,引进了专业体育教练45名,培训了兼职教练员1829名。三是注重机制建设,在力量上融合。强有力的领导机制,成立了高规格的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高位推动,还成立了工作专班,保障了工作开展人员需求。高效率的联动机制,以两办名义出台了《于都县体教融合项目实施方案》,细化了各成员单位任务清单,很多时候特事特办,一路绿灯。在教师招聘、资金保障等方面,人社局、财政局等部门全力配合,解放思想,高效推进。高频率的调度机制,在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的高位推动下,领导小组下设的3个工作组高效运转,县领导每月调度,实行一日一办结,每周一总结,及时解决问题,全力推进。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体教深度融合,不断建立健全体育项目进校园推广、体育教育和师资队伍培养、学生体育人才梯队建设、各类赛事承办、基础保障等“五大”体系建设,大力实施体育强县战略,推进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坚定不移走好体教融合的“新长征”。

问:于都县第二十次党代会提出突出打好长征文化、时尚之都、富硒产业、体育融合“四大品牌”,请介绍下江西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于都水上运动中心建设和体育产业运作情况?

县旅投公司总经理曾丽娜答:首先,我简单介绍一下两个项目建设情况:第一个项目是江西省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我县筹建江西省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已获得省体育局批复。项目位于于都县贡水、梅江交汇口贡江镇金桥村。距离于都县城中心约5公里。目前,已经完成足球运动区的建设工作,并已投入使用,2021年全国“体校杯”男子组足球赛在基地成功举办。第二个项目是未来计划建设的于都水上运动中心。依托于都河两岸良好的生态环境,以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为背景,未来我们计划在于都县城渡江大桥附近建设水上运动中心。项目总占地面积37900平米,总投资约5500万元。项目以赛艇、皮划艇、摩托艇等热门水上体育运动为主打,建成后将承担江西省乃至全国各省水上运动的训练任务,可以承接全国水上运动各类比赛。

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是体育融合的重要保障,也是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两个项目都是以加强青少年体育、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和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为定位,坚持体育融合,以足球、乒乓球、羽毛球、射击、水上运动及冰雪运动为主打,推进项目进校园,促进体育运动技能提升。以项目建设为引擎,推动于都体育事业发展。

接下来,简单介绍一下我县体育产业运作情况。

1.大力发展赛事经济,依托江西省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训练基地优势完备的基础设施,多方面整合资源,充分利用训练基地承办国家级、省市级各类专业比赛。引导各行业、各类市场主体发挥主体作用,积极承办举办各类高水平体育赛事,吸引各类群众性品牌赛事活动落户。

2.整合资源,优化场馆运营方案,通过市场化运作,全方位发展体育产业。依托专业级场馆,吸引全国范围内的运动员来于都训练,提供专业训练服务。特别是在冬季,借助气候差异及场地专业化水平,吸引北方运动员、球队前来冬训。

3.通过体育产业运营、体育赛事举办使“体育融合”成为于都新的名片。围绕体育产业,在衣食住行、购物、游玩等方面接入服装、旅游、富硒元素,打造“体育+”产业链。有效组合体育、健康、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商业等功能,逐步形成多功能、多业态、高效益的体育消费集聚地,使体育产业成为于都经济发展新动力。



经济发展专场发布会

发布会上,县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蓝伟能介绍,三年来,我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赣州、于都重要讲话精神,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202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300亿,达318.06亿元,增长9.1%,农业农村加速发展,全县累计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9.3万亩,粮食产量收获“六连丰”,建成162个“五美”乡村示范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了1.2倍,357个行政村年经营收入均超10万元。工业经济创新发展,截至2021年底,全县工业规上企业总户数达181家,实现营业收入306亿元,纺织服装首位产业集聚效应凸显,全行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光电电声、绿色装配式建筑等产业持续壮大,杭萧钢构区域总部落户于都。服务业迸发新活力,红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金融等产业全面繁荣发展。项目支撑持续发力,累计签约项目214个,签约总额达715亿元,新增建设项目310个,累计完成投资超780亿元。民生福祉显著提高,教育质量稳步提升,被认定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卫生健康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文化事业长足进步,法治于都建设迈出新步伐。

随后,发布会进入答记者问环节

问: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于都以来,于都经济实现快速增长,特别是2021年于都县生产总值突破了300亿元,请问三年来于都各项经济社会指标具体有哪些变化?

县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葛平发答:三年来,全县上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赣州和于都重要讲话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系列成就。

一是经济总量实现进位。2021年,全县GDP318.06亿元,是2019年的1.2倍,迈上300亿元台阶,在全省的排名由2018年的第30位跃升至2021年的第25位。

二是部分指标实现提速。三年来,全县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总体保持较快增长。全县GDP三年年均增长7.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80.4个百分点。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三年年均增长呈两位数增长,分别增长10.5%11.0%10.4%

三是三大产业协同发展。农业方面,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2021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突破54亿元,为2019年的1.15倍。工业方面,工业集群化发展态势明显,202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81家,比2019年增加44家;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为2019年的1.25倍;三年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为8.2%。服务业方面,服务业呈蓬勃发展之势,2021年,服务业增加值达159.05亿元,三年年均增长8.6%,快于全市0.4个百分点,占GDP比重及经济增长贡献率均超过二产,成为“第一大产业”。

四是投资消费持续发力。投资方面,投资规模不断壮大,特别是在“六大攻坚战”强力拉动下,2021年投资总量达139亿元,三年年均增幅领跑全市。消费方面,消费市场日趋繁荣,202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百亿元,达129.74亿元,为2019年的2.1倍,通过网络实现零售额增长30%,快于限额以上消费增速。

五是科技水平稳步提升。三年来,科技事业不断发展。2021年,境内授予专利权1398件,境内有效发明专利56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0.62件;国家、省、市重点研发计划共安排1个重点专项,共签订技术合同63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0.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8.2%

问:民生事业的发展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请问在发展民生事业、提高民生品质方面采取了那些有效措施,取得了那些成效?

县发改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蓝伟能答:民生问题,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三年来我们持续在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等方面精准发力、重点突破、全力推进,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便捷、生活环境更舒适,获得感、幸福感满满。一是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普惠学前教育资源大幅扩充,实现了农村公办幼儿园的广覆盖。目前,全县公办幼儿园达174所,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50.45%,普惠园覆盖率达到81.6%。义务教育实现基本均衡发展,投入超过20亿元用于建设和完善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累计新增学位4.74万个。职业教育质量明显提升,职业中专完成整体搬迁,被省教育厅评估认定为“A”档优质学校,新长征技工学校顺利开学。二是卫生事业稳步发展。新区人民医院、新区妇保院、第二人民医院新院同年投入使用,公有产权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面完成,全县新增床位1244张,每千人口床位数达5.9张,南昌大学一附院于都医院挂牌运营,县妇保院升格为三级专科医院,县人民医院被授予国家级综合防治卒中中心、胸痛中心,连续多年在全省医疗综合服务能力评价排名县级医院第一、三级综合医院排名前十。我县医改工作还作为全省唯一的县获国务院激励表彰。三是健康养老全面保障。实施了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建成农村互助养老站90余个,全县23个乡镇的25个养老院改(扩)建工程全面完成,老年养老示范基地和长龙综合性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等一批健康养老项目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

下一步,我们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群众关心的“就业岗位、托幼园位、上学座位、求医床位、养老点位、停车车位、如厕厕位、电梯梯位”等8个位,遵循“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实施一批重点民生项目,持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问:刚刚发布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中讲到,总书记视察于都的三年来,于都县重大重点项目建设效果明显,请问今年在项目建设方面会实施哪些重大项目,将采取怎样的举措推动项目建设?

县项目推进中心主任陈芝答:项目建设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二王炸”。今年,我们围绕市委“三大战略八大行动”的工作部署,安排了重点项目214个,其中政策事项类项目60个,工程建设类项目154个,项目总投资达630亿元,年度计划投资超过200亿元。当前,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于都段)、雩都古城、红军小镇、长征大剧院等一批重大文旅项目,岭下水库、集结大桥、胜利大桥、北外环快速连接线等一大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和中国声谷科技产业园、江西中金电子信息智慧产业园、于都(深圳)时尚创意产业园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稳步推进。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项目为王”理念,采取有力措施推动项目建设。一是在项目谋划上做文章。加强对接,及时掌握国家投资方向、把握重大资金流向,充分释放省直单位支持于都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效应,重点围绕数字经济、交通、水利、能源、新型基础设施、民生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策划包装一批补短板、强弱项的项目。二是在项目建设上下功夫。充分利用重大项目三级调度机制,对全县重点重大项目实行一体化、可视化、全周期管理,按月调度、精准通报,确保项目天天有进展、周周有变化、月月有形象,快速推动重大项目投产达效。三是在项目服务上优保障。持续发力优化项目建设环境,落实重大项目要素保障协调机制,着力解决用地、能评、环评等问题。深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一站式集成”审批、简化施工图审查等改革,全面优化项目服务,推动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

今天的项目投入,就是明天的效益产出,更是未来发展的强劲支撑。我们将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在新一轮重大项目建设热潮中打头阵、当先锋,为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贡献力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