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版 无障碍 无障碍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 县住房保障安置服务中心 > 住房保障

棚改前后两重天——于都县贡江镇永红棚户区改造点侧记

访问量:

棚改前后两重天

——于都县贡江镇永红棚户区改造点侧记

清晨,这里有跳广场舞的大妈,有打太极拳的中老年人,还有骑滑板的小朋友……白天,能听见幼儿园小朋友天真的笑语,老年活动中心传来的琴声、歌声,能看见打网球羽毛球的青年人……夜晚,这里是年轻人的天堂,他们成双成对或三五成群,品着美食,谈着开心的话题……

有谁知道,几年前这里是当地人俗称的“鸟不拉屎”的垃圾窝。该棚改点占地68亩,四周被高楼大厦包围,没有道路,没有排水排污设施,属于典型的城中村,该点有房屋建筑205栋,建筑面积7.18万㎡,涉及改造户889户、3126人。新旧对比反差极大,居民袁三官无比感慨道:“两年前这里好比是旧社会,如今一步跨入了现代化的新社会!”

改造前

改造后

一、工作扎实深入,变群众“不想改”为大家“争着改”

于都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以改善群众居住条件,提高群众幸福感,提升城市品位为目的,始终把棚户区改造工作当作全县重大民生实事来抓,多措并举做好群众工作,增强群众棚改意愿,让群众安心棚改、放心棚改。一是坚持规划引领,让群众看得见改造后美景,从而坚定改造的意愿。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不仅仅是把居民的住房条件改善好,还要把城市品位的提升好,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而且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于都县高薪聘请了高水平的规划团队(上海同济大学专家团队)规划棚改点改造项目,为棚改工作高水平实施提供了保障。二是充分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选择权,让群众真正认识到自己是改造的主人。聘请了律师团队全程服务,参与方案起草、征求征迁户意见、确定方案及方案落地实施等全过程工作,及时公开征迁方案,广泛宣传征迁政策,保障群众权利。三是释惑解困,让群众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棚改工作组坚持“为民服务”工作理念,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如免费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调解产权纠纷;动员工作人员为孤寡老人腾房、搬运物资;想方设法为棚改困难户解决搬迁后住房问题;提供各区域产权调换房户型、面积,各商品房小区房屋销售价格以及二手房市场情况等,工作人员细致耐心的服务受到群众表扬,越来越多的棚改户放下了心中的疑虑,加入到棚改队列中来。四是和谐征收,让群众在依法征收、阳光征收的过程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棚改工作人员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按照征收政策、补偿方案要求来开展工作,每个项目都设立了举报箱、公示栏和信访接待室,实行全过程公开、全过程答疑、全过程监督,真正做到“一个政策执行到底,阳光透明贯彻始终”。

二、提升功能品质,变昔日“丑小鸭”为今日“金凤凰”

通过实施棚户区改造,引导出入不便、地势低洼、排水排不畅的区域群众整体搬迁,既完成了棚户区改造任务,又实现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该棚改点,拆迁后新建了雩阳美食广场,有店铺57个,流动餐车39个,配建了幼儿园、老年大学、网球场、休闲广场等设施,成为当地群众喜爱的休闲与美食品尝的圣地,成为当地一个热门的打卡点,给城区景色增添了一笔浓墨重彩。

如今,走进这个人们之前眼中脏乱差的城中村,整洁干净的路面与焕然一新的美食广场,让人赏心悦目,随处可以听见人们欢快的笑声。大家纷纷表示,棚户区改造提升了大家的幸福指数。

三、改善居住条件,变“蜗居旧危房”为“宽敞小洋楼”

于都县一改过去“人等房”为“房等人”的棚改模式,先后投资约30亿元建设了产权调换房5000套,让棚户区改造户即可拿现金买商品房,也可以享受“拆一补一”,入住政府提供的安置房,搬出危旧房,入住新洋房。贡江镇长征村永红组的邱卫文和邱德军两兄弟,其房屋原来是一栋一厅六间土木结构占地168㎡的危房,居住条件差,一天只有不到2小时太阳光照,不通风,污水排不出去,终日臭气熏天,这样的环境,六间房却住着老老少少17口人,想改建规划通不过,卖又卖不出去,一听说这里实施棚户区改造后,全家积极响应,第一个签订房屋征收协议。如今他们分得了四套电梯房,人均居住面积超过了40㎡,真正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该区域实惠最大的是220户上世纪70-80年代的单位集资房,户平均面积在60㎡以内,没有厨房和卫生间,居民在走廊上做饭,大家要挤公厕,生活十分不便。改造后居住面积都翻了一番,居住条件得到了极大改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