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重点领域 > 医疗卫生

【学科建设】首例LISA技术,提升危重症新生儿救治水平

来源:县卫生健康委员会 访问量: 发布日期:2021-09-18 14:53:26
近日,县妇保院收治了一名由卫生院转入、胎龄32+6周、体重仅1600g的早产儿,因出生后出现呻吟吐沫、呼吸进行性加快等症状,且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下需氧增加,复查胸片双肺野透亮度明显减低,被诊断为“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考虑到患儿的实际情况,该院决定立即采用LISA给药方式,给予其气管内注入肺表面活性物质

图片

当日,主治医生直接在暖箱内置入LISA管,手持管径约1mm的细管,在声门开放的一瞬间迅速插入到气管内,固定好导管,抬高床头,配合患儿呼吸不断推注药物,约3分钟完成给药。后续患儿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呛咳和血氧饱和度下降等情况,给药成功。
据悉,作为全县的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这是县妇保院开展的首例LISA技术。此项技术的开展,为成功救治小孕周、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又增添了一道技术法宝。


医学链接

什么是LISA技术?LISA(Less Invasive Surfactant Administration)技术是指以细管替代气管插管,通过患儿有效自主呼吸,完成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的技术,它是肺表面活性物质运用技术的创新。
操作方法是在直视喉镜下将一次性使用呼吸道用的吸引导管置入声门下,通过这根细导管将肺表面活性物质注入肺内,同时配合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该技术操作简单,给药快,减少了气管插管对声带及气管黏膜的损伤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是NICU常见的危重症之一,主要发病人群为早产儿,主要症状是患儿生后逐渐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和缺氧等情况。以往一般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经气管插管,肺内灌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治疗方式,虽然极大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但同时伴有气道粘膜、声门及喉软骨损伤风险。而LISA技术则有效减少了该类风险的产生

相关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文章关键词:
分享到:
官方微信
关注·政务微信
新浪微博
手机网站
扫描访问手机网
关闭